挨打不被同情凸显法律疲软

来源:安朗律师时间:2015-05-11 09:41浏览量:1442
 
挨打不被同情凸显法律疲软
 
2015-05-10 08:46:29 | 来源:人民法院报第二版 | 作者:张立美
  在这起男司机暴打女司机事件中,不管事件如何反转,从法律角度上说,一方面,男司机暴打女司机,这是典型的动私刑,没有任何道理可言。轻则属于违法行为,要被治安处罚;重则属于犯罪,要对其追究法律责任,可能要被判刑、入狱,得不偿失。另一方面,广大网友对女司机进行人肉搜索,公开她的个人信息,泄露其隐私信息,在法律上就是侵权行为,而且是典型的网络暴力,应当追究泄露被打女司机信息的人的责任,制止这种网络暴力行为的继续。

  在明确了这两点法律常识之后,值得反思的是,广大网友为何不同情挨打的女司机?从表面上看,主要是挨打的女司机犯有错误,任性变道,多次挑衅别车,直接给施暴男司机开车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,轻则可能造成追尾事故,让车内的老人、孩子受伤、受到惊吓,重则可能致使男司机撞上路边其他无辜人。而且,挨打女司机任性开车成了一种习惯,不仅被他人曝光过不文明开车行为,而且还有很多次违章记录没有处理。这些因素累加在一起,就让广大驾驶人员产生了共鸣,将在道路上经常遇到的不文明开车的怒火,集中到挨打的女司机身上,挨打的女司机成为了不文明驾驶人员的代表,才认为挨打活该,接受了这样的教训,以后开车就会小心、注意,不会再坑害其他人。

  然而,从深层次的角度来说,女司机挨打不被大家同情,实质上凸显的是法律的疲软,才让拳头成为对付任性变道女司机的最后手段。按照交通法规的规定,女司机的任性变道行为,最重只是给予罚款200元、扣3分的处罚,力度太轻,与任性变道可能造成的后果极不相符。而且,任性变道引发车祸,尤其是追尾事故,还未必全是任性变道的车辆占全责,无辜的后车有可能要承担责任。在这样一个现实的法治环境下,自己动手教训任性变道特别是多次别自己车的司机,比法律处罚来得更直接、更有效果。

  因此,要铲除任性变道、任性别车等不文明驾车行为,也避免大众认知错误,杜绝为任性变道女司机挨打叫好这种不正常现象,法律必须硬起来,肩负起责任,对于任性变道、多次别车等不文明驾车行为,要给予严惩,不能只是罚款、扣分处理,还应追究法律责任,与其恶性对等。
 

安朗律师网

安朗律师所由北京市司法局批准成立的综合性合伙制律师事务所,本所律师均接受过专业的法律教育,在公司法、知识产权、投资融资、争议解决等专业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

已有11492人咨询

联系我们

地址: 北京市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201-1205
电话:010-63350668
邮箱:alonglawyer@163.com
网址:http://www.anlanglaw.com
微信帐号:ANLANGLVSHI